小暑节气过伏天 养生养心健脾胃
到了阳历的7月7号前后,天气非常炎热了,但是还没有达到顶点,所以就叫做小暑。俗话说,热在三伏。这个时候也正是将进入伏天的开始。
三伏與避暑
那什么叫伏天呢?什么叫三伏?在民间,是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定为初伏的开始,过了十天后的第二个庚日就叫做二伏,而三伏是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叫做末伏,一般情况下伏天一共是30天,如果入伏的时间早的话,那一年的伏天会有40天,这30天或40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过伏天的习俗在春秋时就已经有记载了,汉朝以后,就成为了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伏就是伏藏的意思。
小暑过后,天气非常炎热,这个时候,大自然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那个蟋蟀,它会躲到墙角去避这个暑气;而老鹰它會往很高的高空飞,去避暑气;而人呢,这个时候就应该减少外出以避暑了,所以,进入小暑以后,中国民间一直有一个歇暑的习俗,而古代帝王,都有专门为避暑而建造的宫殿,像我们所熟悉的圆明园、颐和园这些避暑山庄,都是很有名的帝王避暑的场所。包括我们喜愛看的韩剧中的古裝劇中,都可以看到避暑山莊,避的主要都是這三伏天的暑氣。
重在養心
当到了小暑节气,人比较容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按照五行学说,夏季属火,颜色是红色,对应方位是南方,而对應五脏是心脏。因此在夏天,我们最需要保护保养的就是我们心脏的机能。在炎热的伏天,人体内的血液,流速会加快,心脏的负荷很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和、平静和愉快是非常重要的。心为君主之官,那么我们一切生命的活动,都是以五脏功能来体现,而心为主宰。所以,以前古人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么一个说法,心神如果受损,就必然会涉及到其他的脏器。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意思是喜,它是属心的,喜在不过的情况下,它是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血气都能够和缓。当然如果心神不宁,心率就会不正常,而心率不正常,人的呼吸也都没有办法得到平缓,所以,夏季是以养心为主。
小暑常見病
心力衰竭:在高热的高温的天气中,我们就是最应该警惕的,就是心力衰竭了,特别是原本心脏就不大健康的人士,而会面临着突然有心力衰竭的危险。所以,所有的医生都会提醒,在高温天气,一定要养护好自己的心。通常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继发而造成的,在高温天气下,由于心脏的排血量会明显下降,各个脏器的供氧功能都会明显减低,而这个内心脆弱,就是心脏先天本来就不太好的人,他就有可能先是表现为稍微活动就气短,随之病情会加重,对活动的耐受力会越来越差。后期心脏功能更不行的时候,就只能卧床休息了。对于一般人而言,也都会容易出现疲劳,食欲减退。所以这里强调一点,进入了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养心。
那么要预防心力衰竭,平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要戒烟,少喝酒,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对已经确诊为心力衰竭的病人,这个时候,除了要用药之外,平时的生活要少吃盐,控制水分的摄入,吃东西不可以太饱,多吃维生素,矿物质,蔬菜等等食物。再一个,就是一定要保证充分的睡眠。
中暑:在进入夏季炎热的天气,除了心脏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等问题以外,前面提到一个最常发生的就是中暑。
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而环境通风又差,使得体内不能及时向外散热,而造成的这么一个现象。一般中暑的时候,人会出现烦躁,无力,食欲减退,伴有头晕,胸闷,恶心想吐,甚至有些人汗会出不来,四肢冰凉,这就是中医就讲的暑伤气。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一定及时的把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然后给他喝足够的水,让他休息,如果出现晕厥的状况,可以按压内关和人中,另外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刮痧。在他的颈部大椎,肩膀两侧,肩颈处还有膀胱经上刮痧,把这个痧都刮出来之后,再适当的喝一些温水,一般就能够缓过劲儿来了,还有也可以多吃一些水果,比如西瓜等夏季的水果或果汁,这些都能够防暑降温。
中濕:夏季养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可能现在的孩子们对这方面了解的会比较少,年轻的父母可能也不会太注意,就是古人所说的“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也就是说冬天,不要坐在冰冷的石头上,而夏天,不要坐在这个木头上。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气温高,湿气非常大,特别就是在露天的这个木头木料,比如说木头椅子,木头板凳,如果在露天处摆放,就会含较多的水分。表面上看可能是干的,可是在木头里面,藏有很多的湿气,太阳一晒,温度一升高,这个湿气它就会往外散发,如果在这样的木头椅子上坐久了,一定会诱发痔疮,风湿或者是关节炎等等。所以在小暑的节气一定要注意 。
再讲到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去露营,其实,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在炎热的盛夏夜间露宿这个习惯,其实不是一个很好做法。因为,当睡着了以后,身上的汗腺仍然会不断的向外分泌汗液,此时整个机体是处于放松的状态,抵抗力是下降的,而到了晚上,露天的气温明显下降,气温和体温的温差,会比较大,这个时候特别容易导致人出现头痛,关节炎,关节不适,消化不良,甚至拉肚子的这种情况,所以在最热的季节,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是不主张去露宿的。
腸胃病:夏天还有一个常见的疾病,就是肠胃病。到了夏季,因为饮食不节,比较喜欢吃生冷的东西,就会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胃肠道的疾病。病从口入,所以夏天在饮食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适当少吃生冷寒凉的东西,水果之类的都不可以过多,适可而止。
小暑進補之道
我们常說冬令进补,那么在盛 夏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可以进补的东西呢?答案是有的。夏天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进补的时期。
那么这个时候应当进补的是什么呢?当然不会是羊肉,牛肉,这种大热,温中的食物,这个时候呢,其实正好是冬病夏治的一个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冬天容易发的疾病或容易引发某些疾病的病患者,在夏天的时候就应该进补一些调养他那方面的食品了,比如说老人,或者是一些体弱的人,在冬天,特别容易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发作,那么到了盛夏的时候,其实正好能把这个阳气带到我们身体的各个脏器,然后把里面的阴寒之气,都驱散掉,从而使脏器更加健康。尤其是对于肺的气阴两虚,肾也气阴两虚,这样的患者,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补的时期,时机。从五行角度来说,因为夏天属火,火克金,水克火,那么当这个火很旺的时候,那么火所克的金就会变得非常的弱,火是对应心,金是对应肺和大肠,那么当火很旺的时候,被克的金所对应的肺和大肠呢就变得比较虚弱,而这个时候如果及时的补肺和补金它就能够跟火去抗衡,而在抗衡的过程中,它又得到了这个火力,使得它的这个脏器会更加坚强。所以这里面是非常玄妙的。火克金,那么在火最旺的时候我们去补金,这样金可以跟火对抗,可以跟它均衡,而它本身又得到了这个火力的助长,那么到了它的脏器就自然就变得坚强了,那么到了它本来会容易发病的季节,在冬天的时候,因为他在夏天得到了歷練,得到了助长,脏器更加坚强的时候,到了冬天它就不容易发病了。所以是不是很有意思?
刚才讲了一个是火克金,那么水又是克火的。水是对应的肾脏,水是克火的,但火很旺的时候它反过来又会反侮这个水,所以火特别旺的时候它也可能肾脏会反过来变得会被牵制而特别的弱,所以这个时候也是补肾的好机会,补了肾之后,这个肾水,它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制这个火。在这个克制的过程中,这个水中本身所包含的火,也就变得被滋养的更强了,因为我们知道,肾它本来就是有肾阴和肾阳的,那么肾阳那部分是属于火性的,在补养这个肾水的时候,这个肾火他也得到了夏天的这个火的助长,从而使得肾阳也变得更加旺盛。所以夏季的进补,主要就是要补肺,补肾。
夏练三伏
谈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参考的养生之道,就是古人所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么小暑节气就是夏天练三伏的时候。
前面我们刚才讲到要避暑,可是这里为什么又说要练三伏呢?其实,这是古人长期养生修炼得出的经验。现代科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的天气中,人体会产生出一种应急蛋白,它可以抵抗暑气对人体的伤害,所以人体本身,它有着适应不同的环境与生存的能力,那么在这样一个大寒大暑的环境中,有意的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可以很好的提高自身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对于这种身体健康的人,我们其实是鼓励大家用身体去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在最热和最冷的环境中去鍛鍊和挑战人体的适应的能力。就像古人所说,“不避寒暑,百毒不侵”,经过这样胡磨练,身体会更加的强壮,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这个不单是对身体,对个人的意志力这种锻炼是不可少的,是迈向事业和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温室里是不可能养出来非常茁壮的参天大树的,那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温室花朵。
所以,总结来说,一方面,如果本身身体就虚弱的,或者说长时间生存在一个比较温和环境的这种人,或者是小孩,他对环境适应能力是不足的,它需要慢慢的去达到这一点,那么到了这个酷暑的时候,最好还是去避暑。你像皇帝一样去避暑,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对于愿意去锻炼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变得身心更加坚强的人,在这个酷暑,其实就是一个机会,我们在适当胡时候走出家门去做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游泳,旅游,练功,那么他都会让身体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变得更强壮,身体素质变得更好,而盛夏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充实。
推荐几款茶和几款夏季小暑节气适合的汤
一、 去暑健脾汤。
成分:百合10克,莲芯10克,香儒10克,佩兰10克,熟地10克,当归12克,甘草6克。
做法:用水去把所有食材蒸熟了,然后喝这个蒸出之后的茶。熬煮也是可以的,喝它的茶汤。
功效:祛暑健脾养阴润燥
二、 凉拌鸭肉翠衣。
做法:把煮熟了的鸭肉撕成肉丝和西瓜翠衣,(就是在西瓜皮和西瓜瓤之间那个白色的叫西瓜翠衣)。把那个西瓜翠衣也切丝,把这两样东西,鸭丝和西瓜翠衣一起切丝。放到盆子里面。加入适量的盐、麻油、蒜末和调味料,凉拌就可以吃了。西瓜翠叶有清热降火、利尿消暑的作用。而鸭肉丝也是一个很好的进补品,两个一起用,在夏天对于老人来说是个非常适合的小暑进补的食物。
三、夏天最好的饮料——凉白开。
凉白开就是水煮开以后自然冷却放凉的,叫了凉白开。现代医学研究凉白开,发现它最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身体,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促进身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而且体内的酵素的活性也能增高,肌肉的乳酸堆积比较快的,能够消暑,並减少疲劳。
這和普通的沒煮过的水是完全不一样的。
四、消除降脂三花茶
材料:菊花5克,金银花3克,茉莉花3克。
做法:将三样材料一起放在1500毫升的开水里面焖煮10分钟,放凉之后就可以喝了。如果喜欢有味道的话,可以加一点冰糖。这个对于体质本身比较虚寒的人,可以一个星期喝一次。如果是体质比较湿热的人。天天都可以喝它,不仅可以消除消肿,还可以有助通便。夏天人一般容易没有食欲。吃辛辣的食物,辣椒花椒虽然有刺激食欲的作用,但是吃的多会引发胃炎、胃溃疡。反而它又会伤了这个脾胃的气血。那么在这个时候可以多吃一些消暑的解热的食物,比如百合。大花野菜、木瓜、苦瓜、薄荷、绿豆。另外也比较适合吃一些带有苦味的食物,如莴笋,芹菜、茴香、苦瓜等等,这些都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我们尽量要少喝冰水,可以改喝温热的茶水,这样可以帮助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的热量。从而可以降低体温,有助于消暑。
經絡拍打 推荐
夏季主要是照顾好两条经络。一个是心经,一个是心包经。因为夏季主心,我们前面已经讲到了心经,气血本来在夏天就很旺盛,气为阳,气往上走,所以就容易气涨气瘀,特别是容易表现在上半身,而在酷暑之下,要让身体快速的消胀,就一定要散热,调节心脏。调节脏腑的经络。同时要尽量增加心脏的功能,让暑热尽量的就散出去的。所以我们要经常拍打心经和心包经。
做法,把一只手伸直平放,另一只手先从手掌背面拍打到外侧的腋下以及肩膀处。拍打,一般就是就像鼓掌的力度就好了,一分钟拍打50下。那么一天可以做2到3次。因为这个心经和心包经都是主宰心脏的气和血的脏腑,拍打左右手的经络,心经和心包经络,它有散热消肿的功效,而且长期拍打,还能使得手臂紧致,达到纤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