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節氣養生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到來。從這一天起,雨量將持續增多,氣溫快速上升。穀雨時節脾胃功能旺盛,養生宜去濕氣、消食積、疏肝。
穀雨,意為雨水生百穀。忙碌的農時開始了,豐沛的雨水灌溉著秧苗和種子,各種穀類和蔬果都得以快速生長。喜歡養花草的朋友,也千萬不要錯過這一年中最好的機會。
茶農也忙起來。穀雨前後採摘的春茶,能更好地生津止渴、消暑清熱、祛病延年。特別在南方,人們喜歡采穀雨前的細嫩芽尖製成茶葉,叫「雨前茶」。
穀雨節氣養生 要消食、疏肝、去濕氣
春天肝木旺盛,脾胃比較衰弱。而到了穀雨,反而要反過來保護肝臟,而克制脾胃。這是為什麼呢?
一年四季和五行、五臟相對應。春天五臟對應肝、五行對應木;夏天對應心(火);秋天對應肺(金);冬天對應腎(水)。那麼脾(土)對應哪個季節呢?其實,它對應了一年四季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
穀雨是春季進入立夏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個節氣一般是15天,那麼穀雨的15天,加上清明節氣的最後3天,就是春季中劃分出來的屬於脾的時節。以此類推,立秋之前的大暑、立冬之前的霜降、立春之前的大寒,都是脾胃功能旺盛的節氣。
也就是說,在每年四季換季的這18天裡,人的脾胃、消化功能變得非常旺盛。這樣就有利於營養的吸收,使身體很自然地適應下一個季節的氣候變化。這讓人不得不感嘆人體和自然之間關係的玄妙,中國古人說的「天人合一」是非常有道理的。
● 消食積
不過,脾胃功能旺盛,人的食量也變大,就容易使脾胃受損。所以在穀雨節氣,多吃就得多運動,同時要保護脾胃,注意消食積、別飲食過度。
● 去濕氣、通經絡
穀雨雨水充沛,體內濕氣也增加,所以此時需要消腫利濕。特別是胃口好、吃很多、運動少的人,容易長胖和濕氣重。如果本來經絡就受阻的人,此時就更加容易疼痛,因此要疏通經絡。
● 疏肝
與脾(土)相生相剋的兩個臟器,一是肝(木),一是腎(水),木克土,土克水。當脾旺土強,肝腎就比較衰弱。
本來肝克脾,春季又肝旺,但到了春末,肝已是強弩之末。脾土異軍突起,就會反過來侮肝(關於反侮,我們在上一篇清明節氣的文章中有比較詳細的闡述),所以容易肝氣鬱結。因此,要特別注意疏肝理氣,包括調養情志、保持心情愉快、節制房事。
胃病、疼痛症狀在穀雨好發生
在穀雨時節,常見的疾病是由於飲食過度而導致的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腸道潰瘍。另外,此時痹症非常常見,包括坐骨神經痛、下肢關節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而肝氣鬱結可表現在肋間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腎虛可表現在坐骨神經痛。
為什麼會出現三叉神經痛?肝氣鬱結,經氣運行不暢,肝經和與之相表裡的膽經所經過的地方,都可能出現因鬱結而產生的疼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發生在膽經和三焦經經過之處。
坐骨神經從腰胯部開始,沿著腎經、膀胱經下走。當這一帶腎氣被濕潤的脾土克制,經絡就會痹痛不通,坐骨神經痛就是最常見的表現。
穀雨養生首選綠茶 1道茶飲改善胃潰瘍
穀雨怎麼吃才養生?在茶飲方面,首選綠茶。此時是一年中品嘗到鮮嫩雨前綠茶的最好季節。綠茶助消食、清火,兼有祛濕之功,剛好對應了在這個時間容易出現的問題。
最有名的綠茶當屬西湖龍井、碧螺春、白毛猴等。綠茶搭配檸檬能提高免疫力,搭配菊花或薄荷,都能加強功效。
● 穀雨茶飲:甘草蜂蜜茶
做法:甘草 250克、蜂蜜 500克,或1份甘草2份蜂蜜。甘草先熬,之後加入蜂蜜。飯前空腹飲用。
此方有助增加排便,保護胃黏膜,改善胃病。患有胃潰瘍的人喝了之後還可能排出膿便,堅持一週後對於胃潰瘍的緩解就能見到明顯效果。
2道穀雨養生湯 健脾祛濕又減肥
1. 川芎魚頭湯
食材:魚頭 450克、天麻 5克、茯苓 10克、川芎 50克;料酒、胡椒粉、鹽、薑等適量。
作法:
1. 魚頭用清水洗淨,除魚鰓內污物並切為兩邊。爆香薑片,加入魚頭,放少許酒。加水熬湯40分鐘。
2. 放川芎、茯苓、天麻,再撒胡椒粉和鹽。
功效:天麻又名定風草,具有平肝熄風、通絡止痛之功。川芎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一味名藥。魚頭以形補形,健腦、延緩衰老。這款湯對頭痛及三叉神經痛有一定鎮靜止痛的功效,可祛風活血。
2. 冬瓜荷葉湯
食材:帶皮冬瓜 450克、乾荷葉 5克、海帶 2根、排骨 100~150克、薑絲適量。
做法:
1. 冬瓜帶皮切塊,排骨洗淨飛水。
2. 所有材料放在一起大火煮10分鐘,轉小火慢燉兩個半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利水祛濕(特別是下半身的水分)、降脂、消腫減肥。
穀雨養生飲食禁忌
穀雨期間出現坐骨神經痛、關節痛等痹症的人,如果是屬於風寒濕痹,就要特別注意,不要吃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
體寒的人,忌食生冷寒涼;體熱的人,少吃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薑、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的食物。
按摩2穴位,疏經通絡、改善疼痛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按揉此穴能疏肝柔筋。
環跳穴:站立時兩腳併隴,腳掌張開120度,環跳穴位於屁股兩側最凹陷處。按揉此穴具有疏經通絡、活血化瘀、止痛強筋的功效,是治療下肢痿痹不遂,坐骨神經痛的要穴。
還可以嘗試燙穴法。把食鹽、茴香、乾薑、肉桂一起炒熱,以紗布包裹,燙慰陽陵泉穴、阿是穴或環跳穴,一邊燙,一邊按揉,大概15分鐘。每天兩到三次,一個星期為一個療程,一般三到七天就會發現疼痛明顯緩解,甚至消失。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