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暑夏九九 养生宜喝两款粥

夏至在阳历的623号前后到来。夏至,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的意思,也就是阳盛,盛阳覆盖其上,而阴气始生余下,是这样的一个时节。到了夏至节气,喜阴的生物开始慢慢的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就将逐渐的死去。古人也观察到有两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夏至日,因为这个时候阴气生,而阳气衰,所以,属于阳性的鹿角,它会在夏至这一天开始,慢慢的脱落。我们知道鹿角,它是一种珍贵的壮阳药材,而半夏,它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它因为是在仲夏季节在沼泽里面或水田里面出生,因此而得名。也就是说,在炎热的仲夏,类似半夏的这样的阴生植物开始出现;而像鹿角这样的阳性之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和冬至,它是最早被古人测得的两个日子,所以这两天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夏至它是一年之中日影最长,也就说白天最长的这么一天,而冬至它是日影最短的一天。夏至阳光几乎是直射北回归线的上空,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炎热的季节了,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是最旺盛的,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也就是说太阳运动到最北边的一天,而过了夏至,太阳就会逐渐地向南移动,北半球它的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的缩短,而黑夜,会一天比一天加长,刚好跟冬至相反,冬至它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它是太阳运动到了最南边,过了冬至,那个太阳就会向北移动,那么这个北半球白天就一天天加长,黑夜会一天天缩短,所以这两天是刚好相反的。在民间有暑夏九九和冬九九的说法,古人认为九是一个极数,那么这是对我们的养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夏至,就是今天开始易阴升,每九天就变一下,经过九九八十一天之后,阳气就一直衰退到了尽头,而阴气逐渐旺盛,到了九九八十一天之后,阴气就变成最旺盛的时候,天气就由暑转凉。相对夏至而言,冬至就是易阳生,经过九九八十一天之后,阴气衰退,而阳气旺盛,天气就由寒转热。所以在夏天暑夏九九,就是从夏至这一天作为头九的第一天,然后每九天为一九,顺次就成为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一直到九九共八十一天,那么在这个八十一天中,会经过从夏至到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一共会经过六个节气。

讲到夏九九,我们就不能不提这个三伏天了,那么三伏和这个九九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三伏是传统的一个时令,它的日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的十天为初伏,就是从夏至那天算起,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数起,每一天就是一个不同的日,甲日,乙日,丙日,丁日,那么到了庚日,那么选一个庚日,然后再数两个庚日,到了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十天就为初伏,而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就为中伏的开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的那十天呢为末伏,合起来呢就叫做三伏,那么进入了三伏,叫做入伏,三伏的整个时期称为伏期,按照规定来确定的三伏时期有的年份长有的年份短,因为这样确定的伏期初伏十天,末伏十天,中伏有的年份有十天,有的年份有二十天。

每年的三伏大概是在阳历的七月中旬至至八月中旬之间,这时太阳正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地面吸热量大,远远大于散热量,所以它积蓄的热量就会非常多。这个时候,大多数它是处于一个副热带的高压控制,特别在北边,天气大多数都是晴朗而少雨的,温度也比较高,所以呢,在民间会有热在三伏的这么一个说法。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进入小暑大暑的时候,我们会再具体的介绍。

前面讲芒种的时候,我们已经说到了芒种属于天风垢的卦象,那么夏至,它也是这样一个夏至易阴生,也是这样一种属于八卦中的天风垢卦。卦象中它的上面有五个阳爻,下面一个阴爻,就表示这个阴气,已经开始生长了,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夏至的养生要点,主要是适量出汗,清暑,益气,生津,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首先说这个要适量出汗,夏季它本身是一个多汗的季节,以前的人,到夏季会出很多汗,盐分会丢失的比较多,就比较容易出现心肌缺盐,心脏跳动容易出现失常,所以这个时候,对于这种出汗太多的人,古人建议,多吃一些酸味的东西以固表,而多吃咸味的东西补锌。在正常的情况下,盛夏,人常常会大汗淋漓,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体液消耗非常多,如果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的影响健康,体内缺水,一个会使血液浓,血流变缓变慢,出现血栓,从而增加了大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率。第二它会使尿液浓缩,影响肾脏对毒素的清除,容易形成尿结石和尿路感染。第三它也会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使人体加速衰老。第四出太多的汗也会使津液减少,食道胃肠道分泌更加不足,容易引起消化吸收不好,同时大便干燥,产生的内毒素引起腹胀,头晕等等的中毒症状。因此就是我们这里还是强调了盛夏要及时补水,同时暑热,会使人容易伤筋耗气,加上体表的毛细血管会扩张,血液一般都是集中于体表,在夏天的时候因为阳气在表面,跟着热就到了表面,胃肠道的血液就会相对不足,特别是年纪大的或身体一向不好、消化不好的人,食欲会进一步的减退。所以在盛夏的时候,如果是在出汗很多的情况下,就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暑益气生津和容易消化的食物。

上面强调的是应季的养生要点,但是呢,我们也知道现在的人,虽然在盛夏,可是很多时候会躲在房间里面开空调,特别是疫情期间,人们可能整个夏天都不一定会出门,或者是很短时间出门都还没有来得及出多少汗,他又回到了这个空调房去,很贪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而要建议,要出来走到外面,适当的晒晒太阳。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身体,它是要跟着这个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的,到了盛夏的时候就是应该让身体的热往外散,阳气是生发的,它在外散的时候一方面会把体内的毒素散出去,另一方面呢,可以吸收盛夏的阳气,所以身体会更健康,抵抗力也会更强。所以,对于那些常年在空调房里的人,到了这个盛夏的季节,我们还是说要适当的出来晒太阳,让身体适当的出汗。

讲到夏天的胃口问题,夏天的消化不良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因为天气太过炎热,容易产生食欲降低,疲劳倦怠,头晕头痛等等的这种现象。有的人想,如果是这样的话不是正好嘛,又没有食欲,又不想吃东西,正好可以减肥,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酷暑,它是容易耗气伤身的,而在耗气之后,会导致这个肠胃失调,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不适当的进食,补充营养,反而会让体内的气与经络阻塞,造成身体肿胀和气胀,看起来可能还会更胖。所以,夏天我们饮食要保持清淡,每天常用的食物可以选取苦瓜,冬瓜,白萝卜,紫菜,黄瓜或清蒸鱼,这些食物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同时还对减重有所帮助。如果实在没有胃口,可以打一些鲜果汁来补充矿物质和水分,千万不要因为胃口不好,就不吃东西了。

夏季养生食疗推荐

夏季养生推荐两款粥,一道凉拌菜和一款茶。

  • 荷叶茯苓粥。

配方:荷叶一张,茯苓50克,粳米或者小米100克,适量白糖。

做法:先将荷叶煮汤,去渣,然后把茯苓和洗干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荷叶汤中,一起熬煮成粥,出锅前再放入适量的白糖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此外,对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也有疗效。

  • 莲子粥

配方:莲子20克,薏米芡实各10克,白木耳一两,一起熬煮成粥

功效:滋阴养神,清热解暑还能抑制燥热性的失眠。

  • 一道凉拌菜,凉拌莴笋。

配方:鲜莴笋30克,此外用葱,香油,盐,白糖等调味料适量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或者切丝入盆,然后加上一些精盐,搅拌之后腌制一小时,腌完之后把这个水分沥出,再加入白糖等调味料拌匀。上菜的时候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菜身上,然后锅里面把锅子烧热,以后放入香油,等油热的时候浇在葱花上,拌匀

功效:利五脏、通经络经脉,特别适合夏至的时候食用。

  • 菊花枸杞山楂茶

配方:菊花三克,枸杞五克,山楂两片

做法:将三种药材洗净,放入1000毫升的开水里闷十分钟,就可以开始喝了,那么每次喝1/3杯之后,也可以再加水,一天可多次加水,直到最后,觉得没有味道了就可以了。可以一天中把这个茶喝完,也可以天天喝。

功效:刮油除热,可以保持身体苗条,菊花有清热解暑的作用,枸杞子,是食疗中常用的食材,可以滋阴清热,还可以明目,养肝肾,加入山楂,因为红色入心,它可以清血和消脂,还能彻底清热,刮除掉多余的油脂。比如肥胖过劳的身体,他就像用久的油缸一样,那么粘在这个油缸壁上的油垢,它得靠养阴清热的药方才能刮出这些油脂,而这个菊花枸杞山楂茶,正是这么一个非常适合的药方。

推荐两个按摩的穴位:

一个是合谷穴,一个是大椎穴。合谷穴,属于大肠经,这个穴位可以调理肠胃,消除堆积在大肠的火气,同时又有生精润燥去油的作用。合谷穴位置在大拇指第一个关节的横纹处。取穴方法可以将两个手虎口相互嵌入大拇指,第一个关节的横纹处就是合谷穴的正确位置。按压的时候,要朝食指边缘按压。那么也就是要按照大肠经的循行方向按压,每次左右手交替按压各五到十分钟,每天可以按一到两次。

第二个是大椎穴。大椎穴属于督脉,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增,潮热,盗汗,咳喘等等。这个穴位,在后背的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一个凹陷里面。大椎穴如果配肺腧和曲池穴,可以宣肺解表,清热止咳,治疗外感咳嗽等。如果是涵性的感冒可以灸大椎穴,如果是热性的感冒,特别是夏天中暑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大椎穴及大椎穴附近刮痧。一直刮到皮肤的暗紫色出来,再适当的喝水,这样就能得到很有效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