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处暑秋老虎 滋阴养眠防秋燥
.jpeg

处暑秋老虎 滋阴养眠防秋燥

处暑秋老虎 滋阴养眠防秋燥 到了阳历8月23号之前后就迎来了处暑节气。处,有躲藏终止之意。顾名思义,处暑表明夏季暑天将近结束。在《月令十二集解》上说:“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到了处暑这个时候,也就是说人们说的“秋老虎,毒如虎”,早晚虽凉,但是中午还是非常炎热的。昼夜的温差非常大,比立秋的平均温度大概低了摄氏二度左右,而且随着降雨慢慢减少,常常会出现秋旱。民间一般是说到了处暑以后,再经过18天天气就开始变凉了。从农业角度看,更有“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这样一个秋收的景象。也就是说到了处暑节气,农作物就普遍成熟了,而大地是一片金黄。南方这个时候还是雨季,稻谷就要开始收割了。 處暑再談秋燥 立秋節氣時我們討論過秋燥。這裡再多說兩句。处暑节气,炎热的气候已经接近尾声,此时早晚温度低,要特别注意随着天气变化而增减衣服,不然就容易受凉感冒。另外由於气候干燥,雨水渐少,人们会感觉到皮肤变得紧绷,甚至容易起皮脱屑;毛发干枯,没有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干舌燥,大便也会变得干结,这些现象都是与大自然的气候干燥是相关的。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此時的燥,基本属于温燥,如果因为秋燥而生病,人们常常会有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这样的一些现象。 预防秋燥,一方面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和睡眠质量。因为我们说白天养阳,晚上养阴。如果晚上能够好好休息,大自然的阴气能够对人体起到非常好的补充。阴包括什么呢?它包括人体的血液,津液,体内濡养肌肤的水分。内肠道粘膜的湿润度,关节之间的那个滑液,男女生殖方面的精液,还有白带,这些它都是属于阴。一个晚上的优质睡眠,就能把阴养的很好,同时,人体在睡眠中能够产生很多的抗原抗体,这是增强機体抵抗力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其实睡眠不仅仅是休息,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手段。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晨练。早晨空气清新,湿润,对润燥是有帮助的。而且早晨是属于木气生发的时候,而燥气在这个时候处于休眠状态,身体的干燥的状况,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调养。而到了傍晚燥气就变得過於强盛了。所以秋季鍛煉時間首選清晨。 在饮食上首先要多喝凉开水,清茶,鲜榨果汁,新鲜的牛奶,豆浆等等,方法上要尽量做到量少,但多次。此外所有的蔬菜水果,一定要新鲜,因为秋燥,最容易伤到人的津液,而多数的蔬菜水果都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的功效,而且蔬菜水果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它可以充分的补充人体的津液。蔬菜水果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像蜂蜜,百合、莲子、银耳这些轻薄又滋润的这种食物,以顺应这个肺脏的清暑之性。而在这个季节,一定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的热性食品。此外像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这些香辛料,也要少吃。还有煎炸的食物都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所以大家在这个期间尽量少吃。 秋乏 这里特别提一下,平时属于寒和虚的这种体质的人,平时一般新陈代谢就是比较低落的。而在这个处暑阳气渐渐收敛的影响下,这种体质身体的人,他更加容易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这种现象就叫做秋乏。而如果平时属于热和瘀的体质的人,由于湿气堆积在脾胃,也是容易感到一定程度上的疲乏,体内的排毒的功能,这个时候也会自然的减弱。所以到了处暑,很多人发现比较容易变胖,所以平时可以增加一些户外活动,通过排汗、激发体内的阳气循环,以及新陈代谢,就能够预防这种身体变胖的状况。前面讲了能够晨练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时候运动也不要过量,还要避免过度的耗伤阳气。早晚在气温偏凉的时候,慢跑,或者做个伸展操,微微流汗,赶走这个秋乏就可以了。 对于热和瘀体质的人来说,饮食原则就是以高纤维和滋阴润燥的食材为主。比如柿子、茄子、雪梨、橘子、橙子、银耳,杏仁、芹菜等。而对于寒和虚体质的人,可以尽量的摄入一些高纤维的根茎类的食物,用这些去取代吃淀粉类食物的这种饱足感,比如南瓜、地瓜、胡萝卜、蔬菜中的菠菜等等。如果平时排毒功能就比较差,容易便秘水肿的人,因为他体内的湿气还是很旺盛的,那么就比较适合多喝一些绿豆汤,排毒消肿,去湿热。 秋季食疗方: 1、凉拌芝麻菠菜。 食材:新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麻油、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中烫一下之后,(记得波菜一定要在开水里面烫过之后捞出来),然后放入了凉水中。等凉了以后,捞出来把水分沥干,切断,再调入盐、麻油,有喜欢醋的,可以把这些调味料都拌进去,然后把炒香的芝麻撒在菠菜上就可以了。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2、青椒拌豆腐。 食材:豆腐一块,青椒三个,香菜十克,麻油、盐和其他调味料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来晾凉,然后切成大概1厘米长度的小块,青椒用开水烫过,切碎,香菜切末。然后把豆腐、青椒和香菜以及麻油、盐这些调味料,都均匀的拌好,盛入盘中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此方非常适合胃口不好,食欲不振的人群。 3、百合炖鸭。 食材:新鲜的百合300克,鸭子一只,大概3斤左右,另外准备一点黄酒和盐。 做法:就是先把新鲜的百合洗净,沥干。鸭子切好飞水捞出。然后把鸭块和新鲜的百合放在一起,加上黄酒和盐适量。大火蒸四个小时,一直到鸭肉熟烂为止。 功效:滋阴养血,清降虚火,润肺止咳,此方对于因秋燥痰中带血丝,伴有支气管扩张和少量卡血的人,非常适合。 推薦茶飲:豆衣小麦茶。 配方:浮小麦50克,黑豆衣50克,乌梅两个 做法:三款食材一起煮水,大火烧开以后关小火20分钟。或者就是用开水闷20分钟,就可以喝了。 功效:滋陰潤燥。对于在秋燥时,气虚阴虚,晚上出现盗汗,手脚心热的状况,这款茶是很有帮助的。 推薦按摩穴位 1. 委中穴…

Continue Reading处暑秋老虎 滋阴养眠防秋燥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立秋暑渐消 收敛情志润秋燥
mixgramIm

立秋暑渐消 收敛情志润秋燥

立秋暑渐消 收敛情志润秋燥   立秋,时值8月7日前后。秋字是由禾与火二个字组成,就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六个节气。它们依次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一个过度性的季节。立秋、处暑、白露,一共45天,气候特点一是暑热未消,秋阳似火;一是早晚秋凉。而到了秋分、寒露和霜降的45天时,暑热已消,秋凉渐重,天气开始转寒。到了秋季,雨水就比较少了,自然界万物收藏,枝枯叶黄,碧草干枯,一片萧杀的景象。 从立秋这一天开始进入了秋天。谚语道“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开启凉爽季节,此时暑天闷热消退,人身上也不再会有那种黏热的感觉。虽然天气还是处于炎热之中,但是秋老虎的高温天气,和之前的黏闷的暑热已经是大不一样了。《管子》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另外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也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與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壞其真也”。这是古人告诫我们要顺应四时养生,也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麼秋天的養生之道是什麼呢? 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到了秋季的7、 8、 9月份,阴气已经上升,万物的果实已经开始收成。此时,人们要早睡,早起。公鸡鸣啼就应该起来,从而使自己的志——志气和意念都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季的肃杀之气。也就是說當大自然之气收敛肃杀的時候,人體就应该收敛神气以应对。这就是调养人的收气。要是违逆了秋天的收敛之气,就会伤害到这个肺脏,肺气。到了冬天就会容易拉肚子,並出現完谷不化的現象;腎的陽氣也會因為這種虛寒泄瀉而閉藏的不好,未來出現陽氣虛衰的現象。 秋燥 秋天比较干燥,容易引起咳嗽。而这个秋燥咳嗽,有两种情况。一是温燥,一是凉燥。 溫燥症状是咳嗽少痰,咽干不湿。鼻燥口干,手脚心热,这种情况下,适用清凉干润的方法来治疗,常用药材有桑叶,杏仁、沙参,麦冬,玉竹,花粉,贝母、干豆豉等等。用这些药材来组方或者是煲汤,或者是做一些相应的茶饮。 凉燥的症状通常是干咳、痰少,咽干唇燥,鼻塞流汗,怕冷头疼。不发热或者是微微发热,治疗方法是化痰润燥。常用的中药包括紫苏、杏仁、半夏,陈皮,桔梗,瓜蒌,生姜、甘草等等。 無論是溫燥還是凉燥,症狀多體現在對呼吸道及皮膚的傷害上。所以在秋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滋阴润肺,要保精,多喝水。而在冬天特别补的鹿茸 、肉桂、附子、十全大补这一类属于辛燥的药材,在秋天就不太适合用了。 秋季的脏腑养生 从五行生克来推算,肝脏、心脏和脾胃在秋季都是处于比较衰弱的状态,都需要保养。為什麼呢?秋天属金,金克木,所以在秋气很旺盛的时候肝木就会被克制;心脏属火。原本是火克金,可是当金太过旺盛时,火会被反辱,从而也会变得虚弱,所以心脏会容易受损;脾土生肺金,当金很旺盛的时候,就会消耗更多的脾气。所以脾胃也比较弱了。 肺的特性屬燥,情感上对应悲忧。秋季金盛,与秋天相应的情感——悲伤的情緒也比较容易升起来。原本肺氣不足的人,到了這個時候就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悲傷之氣,以致看到落叶都会悲伤落泪,就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最終殞於癆疾。这是都是因为她的悲伤悲气太盛了。所以在秋天,我们应当收敛志向,不宜太过伸张。收气,这也是对肺脏的保养。 秋季饮食 在炎熱的夏季我们喜欢吃很多水果,而到了秋天,雖然瓜熟蒂落,各种果蔬都已采收,但熟透也意味著它們处于一种容易腐败和变质的状况。过食就容易导致肠胃的疾病。拉肚子、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都是属于胃肠道的問題。所以秋天吃生果蔬菜要适可而止。 当吃了变质的食物而出现了腹泻、腹痛、腹胀的状况,我们可以吃一些流食,比如喝米汤,较浓的茶水等,甚至是酸奶。 因为酸奶比较有营养,同时因为含有益生菌,还可以抑制肠道内的有害细胞的生长。此外酸奶它还有收敛的作用,所以喝酸奶后肠道得到调节,恢复就会很快。还有其它像藕粉、果汁、果冻、苹果泥,软面条、菜汤啊、蛋汤等等,这些都是脂肪含量偏低,易消化的食物,都有助于调整肠道的内环境。 秋燥的食疗方 冰糖梨汁。 做法:梨一枚去核,加十克冰糖,隔水蒸炖,连皮带梨,再加糖水一起喝。 红萝卜汁 做法:半斤红萝卜切片后,加上30克的白糖。腌制几个小时之后,榨汁 蒸莲藕 做法:200克莲藕,隔水蒸 此外凉燥症状者要少食葱,姜,蒜,韭菜辣椒等香辛料,因为这些都是属于温热的食物,容易助燥傷陰。…

Continue Reading立秋暑渐消 收敛情志润秋燥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冯罗小洁医生医案】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

【冯罗小洁医生医案】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

【冯罗小洁医生医案】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 这是一位甲寅年生的小伙子,今年36岁,今年二月初来到诊所。来的时候面瘫刚刚五天,当时他右边的眼睛闭不上,额头抬头纹消失,脸颊下垂,吹气时右边的嘴巴关不上。病人自述吃饭和刷牙的时候,嘴巴里面没有感觉,口水会不知不觉的掉下来。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面瘫症状。 患者介绍说他平时经常熬夜,在发生面瘫的五天前,他在外面喝了一点酒,回家的时候吹了点风,另外又很晚才休息,当时感觉眼睛挺干涩,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发现脸变成了这个样子。他自己稍有一些医学常识,知道要赶快保持脸部的温暖,然后自己做按摩,但是发现症状还在继续加重。最后决定还是去看看家庭医生。医生说没有办法,只是开了一些抗病毒的还有维生素之类的药。建议他来找中医做治疗调整。 他刚来的时候血压正常,心跳稍稍偏快,睡眠还可以,但是他一直都有熬夜的习惯。另外大便,胃口都还行,血糖血脂都不高。但是舌头偏胖,舌苔较白腻。从中医的角度判断,他的情况属于恶风寒阻络,就是局部气血不足,然后又被风寒阻挡了相应的经络而导致的面瘫。 我们跟病人解释了一下我们对他目前情况的认识,然后拟定了治疗方案。我跟患者说,像他还比较年轻,还不到四十岁,身体比较强壮,只要他好好配合,基本上做八次治疗,就会有明显的效果。一个星期来两次的话,到第四个星期就应该会看到比较满意的状况。 我们的治疗方案是首先通过推拿指压拨筋,疏通局部的气血,然后做针灸,打通被风寒阻滞的经络,再配上艾灸和电针,同时服用中药。我们还建议他自己在家的时候也自己做面部的拨筋理疗。 我们每次的治疗从头到尾要花差不多两个小时,每次患者来的时候先做评估,看看他的抬头纹消失的状况、流口水的情况是否得到改善,眼睛能不能闭上?面部是否能感觉到疼痛?浑身麻木的状况有没有得到进一步调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他面瘫的那一面的耳朵后面是不是有疼痛感?只要耳朵后面还有压痛,就说明他的风寒阻络的情况还没有完全消失,就需要继续做治疗,一直到两边耳侧的感觉均衡,没有疼痛了,才算是彻底的改善。 所以我们让患者从一开始就学会自己去评估,自己去观测。一般在第一次的治疗的时候,我们都会检查一下患侧面瘫的内侧口腔内膜里面有没有血管又被堵塞而导致青筋出现的状况。一般我们大多数都能找到一个点,那个点是被堵住了,我们会先要刺血把那个点拨开,放出淤血之后再开始进行常规的治疗。这样做往往收效是很快的。 谈到方剂,我们一般会以牵正散为基本方,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比如这位病人,他的面瘫除了是风寒阻络气血不足以外,还有痰湿阻络的状况,整个人的体型偏胖,舌苔白腻,舌头的形状也比较胖,平时的饮食比较喜欢吃肉,偏油腻,蔬菜摄取不足,再加上经常熬夜,所以痰湿较多。我们的药方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 这位患者每天吃药,一个星期来做两次治疗,到了第个二星期,他就已经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变化,吃饭的时候没有再流口水了,变得非常有信心,到第三周的时候,他的情况已经恢复了百分之七八十。额头两边的抬头纹基本平衡, 笑起来两边的鼻唇沟也差不多一样深浅了,但是他自己感觉还是有些地方有麻木的感觉。我们跟患者解释,因为脸部有很多的小肌肉,管理着脸上相应的表情,只要有一组肌肉还没有恢复的话,他就会感觉没有那么正常,所以我们让他要有耐心,我们再给他进行调理,肯定会进展很快。果然到了第四周后,患者药都不用再吃了,因为他已经痊愈了。他也向我们保证再也不敢熬夜了。他发现生活习惯调整了以后,身体的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患者非常高兴,后来还给我们又推荐了好几个患者。

Continue Reading【冯罗小洁医生医案】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大暑节气酷暑湿重 防暑温阳药粥养生
dashu 1

大暑节气酷暑湿重 防暑温阳药粥养生

大暑节气酷暑湿重 防暑温阳药粥养生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阳历7月23号前后到来,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大暑是正逢3伏天中伏的前后,而在中伏到末伏之间,气温将升到一年中的最高点。所以在民间有“热在中伏”的说法。大暑节气的后期经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这个暑湿逐渐减弱,天气就开始向秋天过度,在民间又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有趣谚语。在大小暑这两个节气之间,雨水充沛而汛涝频繁,所以特别是在南方,在酷热的同时,又是台风飓风及多雨的季节。 大暑节气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之前有谈过,每个季节末的最后18天都是归脾所主,脾属土最怕湿,而大暑它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濕盛的时刻。所以在夏天乘凉,喝冷饮,吃冷食,特别容易受寒湿。身体会出现身热便溏,拉肚子,还有脘腹胀痛等等这些现象。所以大暑的养生原则,首先就是要清补,以补充炎热的气候造成的津液缺失。再者要防暑热加除湿。 中暑急救法 大暑期间,比较容易得的疾病,首先是中暑,因为此时炎热的程度达到了一年的最高峰,特别是当高温天气持续数天的时候,中暑人数就会急剧增加。所以大家在決定是否出門前最好多查天气预报。如果发生中暑,急救的办法是首先就要马上把病人移到阴凉和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和裤子,特别是胸前的扣子,以帮助呼吸和散热;然后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者用冰袋和冰块放在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等地方。如果家里有浴缸,马上放入一大盆常温偏凉的水,把患者放入,水高没过乳头,同时用毛巾一直檫拭患者皮肤,15到30分钟,这样能令体温很快降到基本正常的温度,如果大脑还没有受严重损伤的人。这时他就能很快清醒过来。如果是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可以试着用一小撮盐揉擦病人的两个手腕,手心还有足心,以及两肋和前后背,直到出现了红点,或者病人觉得轻松很多了,就达到效果了。同时还可以用30克的盐加生姜15克一起炒,炒好了以后取適量加一小碗水给病人冲服,效果也非常好。 阴暑伤人危害大 另外一个要预防的是阴暑伤人。阴暑其实也是一种中暑的表现,但大多数是在室内造成的。由于酷暑难当,人们常常都喜欢呆在家里。尤其是晚上,喜欢在庭院、小溪河边这样的地方纳凉休息。特别是有些人干完活或者是出了很多汗之后,立刻用冷水洗澡,喝大量的冷饮,甚至夜间在室外铺凉席睡觉,就可能会出现恶寒、头痛、身体沉重的感觉,出現鼻塞、流鼻涕、喉咙痛、咽喉干、四肢痠痛,肌肉发热,可是却没有汗,甚至出现呕吐、拉肚子等消化道的症状,这就是伤暑也做阴暑。 阴暑致病的原因,不仅仅是暑熱,同时还有寒和湿。由于纳凉,冷饮,冷食,冲冷水澡,导致寒和湿进入身体,所以从表面上看,虽然阴暑不像中暑发病那么急剧,可是病程会比较长。我们有句话叫湿邪缠绵,就是湿毒羈留在身体里遲遲難去。所以当发生这种阴暑的情况,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不但要消暑,还要祛寒、祛湿。 气血不足的人,特别是女生,在这种状况下,容易出现面瘫,造成口眼歪斜;如果有血压问题的人,还容易诱发中风以及半身不遂等等,所以,就是要特别注意阴暑的发病,不要过于贪凉,露宿,通宵达旦地使用电风扇或空调。另外,一定要注意节制生冷的饮食,尽量不要在大汗之后,马上用冷水淋浴。 大暑的养生特点:清凉解暑、温热升阳 夏属阳,而大暑,则阳气极而开始转阴。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带芳香的食物可增进食欲,多喝凉白开和新鲜的果汁,但切忌过量冷饮以免伤阳。中医讲天人相应,也就是说人体的精神状态会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在酷热的大暑天,人会容易动肝火,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甚至思维紊乱,食欲不振。大暑时期要以清热解暑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温热升阳。为什么要温热升阳?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容易阻滞这个气机,损伤阳气。所以在大暑暑湿特别严重的时候,除了清凉解暑以外,还要温热升阳。 酷暑时节,要特别注意心血管以及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发病,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饮食宜清淡,不要吃太咸的食物,睡眠一定要充足,切莫等到太困了才睡觉,刚刚有一点乏力的感觉就要入睡了。睡前也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房间尽量避免穿堂风,以免风寒在你睡着时身体虚弱的时候入侵。 运动方面,如果是身体本身比较健康的人,在多喝水,合理饮食和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多做一些运动,让身体发汗,才能更好的顺应夏天的节气,而对于身体虚弱的人,也要尽量做到每日微微出汗。那么怎样的出汗程度会比较好呢?当我们出汗后,如果身体有一种舒服的畅快感,这种感觉就是对的,如果运动以后大汗淋漓,感觉疲倦,甚至有些喘,觉得发冷,这种状况就是汗出的太多了,就马上要停止运动。运动过后,不要用冷水给身体降温,尽量不要过量喝冷饮,最好喝一些热茶或者绿豆汤等这类防暑的饮品。做完剧烈的运动之后,也不要马上上床休息。 此外我們前面提到在夏末的最后18天,是脾土最旺盛的时候,這段時期脾土过盛可能反侮肝木,同時盛土对肾水的克制也比其它时候更加严重,所以此时要特别加强对肝肾的保养,节制房事。 大暑吃羊肉 众所周知,冬天吃羊肉可溫阳,在大暑节气喝羊湯又是什麼說法呢? 酷暑体热外发,中间虚空,稍稍吃一点羊肉或者喝一点羊汤,可以使体内的阳气得到补充以增强抵抗能力,解除暑湿,所以在民间有大热天吃羊肉的做法。但是千万不可多吃。主要还是以清补为主。 夏季养生粥 夏季最佳的补养食物就是粥。明朝李时珍特别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许鼓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小孩子或者脾胃功能虚弱的人都是非常适合的。特别是在暑湿最盛,脾湿的这样一个情况下,粥就是最适宜的食品。所以古人说“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 夏季粥品 绿豆南瓜粥 食材:绿豆50克,南瓜500克,少量食盐。 做法:绿豆洗净,加3克左右的盐搅拌均匀。稍稍腌制后用清水洗净。南瓜去皮切成2公分块状,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以后,先下绿豆煮2分钟,然后放少许冷水再煮,放入南瓜,盖上锅盖文火煮约半个小时之后,看到绿豆开花,加点食盐就可以食用了。 功效: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南瓜生津宜气。此粥为夏季防暑的最佳食品。 清暑扁豆粥 食材:扁豆15克,红豆30克,山药15克,木棉花15克。薏仁30克,荷叶半张,灯芯草3只。 做法:以上食材加水后用慢火煮成粥至红豆和扁豆熟透。每天2次。 功效:防治中暑。…

Continue Reading大暑节气酷暑湿重 防暑温阳药粥养生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小暑节气过伏天 养生养心健脾胃
IMG 1352

小暑节气过伏天 养生养心健脾胃

小暑节气过伏天 养生养心健脾胃 到了阳历的7月7号前后,天气非常炎热了,但是还没有达到顶点,所以就叫做小暑。俗话说,热在三伏。这个时候也正是将进入伏天的开始。 三伏與避暑 那什么叫伏天呢?什么叫三伏?在民间,是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定为初伏的开始,过了十天后的第二个庚日就叫做二伏,而三伏是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叫做末伏,一般情况下伏天一共是30天,如果入伏的时间早的话,那一年的伏天会有40天,这30天或40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过伏天的习俗在春秋时就已经有记载了,汉朝以后,就成为了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伏就是伏藏的意思。 小暑过后,天气非常炎热,这个时候,大自然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那个蟋蟀,它会躲到墙角去避这个暑气;而老鹰它會往很高的高空飞,去避暑气;而人呢,这个时候就应该减少外出以避暑了,所以,进入小暑以后,中国民间一直有一个歇暑的习俗,而古代帝王,都有专门为避暑而建造的宫殿,像我们所熟悉的圆明园、颐和园这些避暑山庄,都是很有名的帝王避暑的场所。包括我们喜愛看的韩剧中的古裝劇中,都可以看到避暑山莊,避的主要都是這三伏天的暑氣。 重在養心 当到了小暑节气,人比较容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按照五行学说,夏季属火,颜色是红色,对应方位是南方,而对應五脏是心脏。因此在夏天,我们最需要保护保养的就是我们心脏的机能。在炎热的伏天,人体内的血液,流速会加快,心脏的负荷很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和、平静和愉快是非常重要的。心为君主之官,那么我们一切生命的活动,都是以五脏功能来体现,而心为主宰。所以,以前古人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么一个说法,心神如果受损,就必然会涉及到其他的脏器。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意思是喜,它是属心的,喜在不过的情况下,它是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血气都能够和缓。当然如果心神不宁,心率就会不正常,而心率不正常,人的呼吸也都没有办法得到平缓,所以,夏季是以养心为主。 小暑常見病 心力衰竭:在高热的高温的天气中,我们就是最应该警惕的,就是心力衰竭了,特别是原本心脏就不大健康的人士,而会面临着突然有心力衰竭的危险。所以,所有的医生都会提醒,在高温天气,一定要养护好自己的心。通常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继发而造成的,在高温天气下,由于心脏的排血量会明显下降,各个脏器的供氧功能都会明显减低,而这个内心脆弱,就是心脏先天本来就不太好的人,他就有可能先是表现为稍微活动就气短,随之病情会加重,对活动的耐受力会越来越差。后期心脏功能更不行的时候,就只能卧床休息了。对于一般人而言,也都会容易出现疲劳,食欲减退。所以这里强调一点,进入了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养心。 那么要预防心力衰竭,平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要戒烟,少喝酒,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对已经确诊为心力衰竭的病人,这个时候,除了要用药之外,平时的生活要少吃盐,控制水分的摄入,吃东西不可以太饱,多吃维生素,矿物质,蔬菜等等食物。再一个,就是一定要保证充分的睡眠。 中暑:在进入夏季炎热的天气,除了心脏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等问题以外,前面提到一个最常发生的就是中暑。 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而环境通风又差,使得体内不能及时向外散热,而造成的这么一个现象。一般中暑的时候,人会出现烦躁,无力,食欲减退,伴有头晕,胸闷,恶心想吐,甚至有些人汗会出不来,四肢冰凉,这就是中医就讲的暑伤气。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一定及时的把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然后给他喝足够的水,让他休息,如果出现晕厥的状况,可以按压内关和人中,另外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刮痧。在他的颈部大椎,肩膀两侧,肩颈处还有膀胱经上刮痧,把这个痧都刮出来之后,再适当的喝一些温水,一般就能够缓过劲儿来了,还有也可以多吃一些水果,比如西瓜等夏季的水果或果汁,这些都能够防暑降温。 中濕:夏季养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可能现在的孩子们对这方面了解的会比较少,年轻的父母可能也不会太注意,就是古人所说的“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也就是说冬天,不要坐在冰冷的石头上,而夏天,不要坐在这个木头上。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气温高,湿气非常大,特别就是在露天的这个木头木料,比如说木头椅子,木头板凳,如果在露天处摆放,就会含较多的水分。表面上看可能是干的,可是在木头里面,藏有很多的湿气,太阳一晒,温度一升高,这个湿气它就会往外散发,如果在这样的木头椅子上坐久了,一定会诱发痔疮,风湿或者是关节炎等等。所以在小暑的节气一定要注意 。 再讲到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去露营,其实,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在炎热的盛夏夜间露宿这个习惯,其实不是一个很好做法。因为,当睡着了以后,身上的汗腺仍然会不断的向外分泌汗液,此时整个机体是处于放松的状态,抵抗力是下降的,而到了晚上,露天的气温明显下降,气温和体温的温差,会比较大,这个时候特别容易导致人出现头痛,关节炎,关节不适,消化不良,甚至拉肚子的这种情况,所以在最热的季节,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是不主张去露宿的。 腸胃病:夏天还有一个常见的疾病,就是肠胃病。到了夏季,因为饮食不节,比较喜欢吃生冷的东西,就会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胃肠道的疾病。病从口入,所以夏天在饮食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适当少吃生冷寒凉的东西,水果之类的都不可以过多,适可而止。 小暑進補之道 我们常說冬令进补,那么在盛 夏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可以进补的东西呢?答案是有的。夏天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进补的时期。 那么这个时候应当进补的是什么呢?当然不会是羊肉,牛肉,这种大热,温中的食物,这个时候呢,其实正好是冬病夏治的一个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冬天容易发的疾病或容易引发某些疾病的病患者,在夏天的时候就应该进补一些调养他那方面的食品了,比如说老人,或者是一些体弱的人,在冬天,特别容易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发作,那么到了盛夏的时候,其实正好能把这个阳气带到我们身体的各个脏器,然后把里面的阴寒之气,都驱散掉,从而使脏器更加健康。尤其是对于肺的气阴两虚,肾也气阴两虚,这样的患者,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补的时期,时机。从五行角度来说,因为夏天属火,火克金,水克火,那么当这个火很旺的时候,那么火所克的金就会变得非常的弱,火是对应心,金是对应肺和大肠,那么当火很旺的时候,被克的金所对应的肺和大肠呢就变得比较虚弱,而这个时候如果及时的补肺和补金它就能够跟火去抗衡,而在抗衡的过程中,它又得到了这个火力,使得它的这个脏器会更加坚强。所以这里面是非常玄妙的。火克金,那么在火最旺的时候我们去补金,这样金可以跟火对抗,可以跟它均衡,而它本身又得到了这个火力的助长,那么到了它的脏器就自然就变得坚强了,那么到了它本来会容易发病的季节,在冬天的时候,因为他在夏天得到了歷練,得到了助长,脏器更加坚强的时候,到了冬天它就不容易发病了。所以是不是很有意思? 刚才讲了一个是火克金,那么水又是克火的。水是对应的肾脏,水是克火的,但火很旺的时候它反过来又会反侮这个水,所以火特别旺的时候它也可能肾脏会反过来变得会被牵制而特别的弱,所以这个时候也是补肾的好机会,补了肾之后,这个肾水,它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制这个火。在这个克制的过程中,这个水中本身所包含的火,也就变得被滋养的更强了,因为我们知道,肾它本来就是有肾阴和肾阳的,那么肾阳那部分是属于火性的,在补养这个肾水的时候,这个肾火他也得到了夏天的这个火的助长,从而使得肾阳也变得更加旺盛。所以夏季的进补,主要就是要补肺,补肾。 夏练三伏 谈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参考的养生之道,就是古人所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么小暑节气就是夏天练三伏的时候。 前面我们刚才讲到要避暑,可是这里为什么又说要练三伏呢?其实,这是古人长期养生修炼得出的经验。现代科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的天气中,人体会产生出一种应急蛋白,它可以抵抗暑气对人体的伤害,所以人体本身,它有着适应不同的环境与生存的能力,那么在这样一个大寒大暑的环境中,有意的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可以很好的提高自身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对于这种身体健康的人,我们其实是鼓励大家用身体去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在最热和最冷的环境中去鍛鍊和挑战人体的适应的能力。就像古人所说,“不避寒暑,百毒不侵”,经过这样胡磨练,身体会更加的强壮,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这个不单是对身体,对个人的意志力这种锻炼是不可少的,是迈向事业和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温室里是不可能养出来非常茁壮的参天大树的,那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温室花朵。 所以,总结来说,一方面,如果本身身体就虚弱的,或者说长时间生存在一个比较温和环境的这种人,或者是小孩,他对环境适应能力是不足的,它需要慢慢的去达到这一点,那么到了这个酷暑的时候,最好还是去避暑。你像皇帝一样去避暑,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对于愿意去锻炼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变得身心更加坚强的人,在这个酷暑,其实就是一个机会,我们在适当胡时候走出家门去做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游泳,旅游,练功,那么他都会让身体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变得更强壮,身体素质变得更好,而盛夏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充实。 推荐几款茶和几款夏季小暑节气适合的汤 一、 去暑健脾汤。 成分:百合10克,莲芯10克,香儒10克,佩兰10克,熟地10克,当归12克,甘草6克。 做法:用水去把所有食材蒸熟了,然后喝这个蒸出之后的茶。熬煮也是可以的,喝它的茶汤。 功效:祛暑健脾养阴润燥…

Continue Reading小暑节气过伏天 养生养心健脾胃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夏至时节暑夏九九 养生宜喝两款粥
kunde 4

夏至时节暑夏九九 养生宜喝两款粥

夏至时节暑夏九九 养生宜喝两款粥 夏至在阳历的6月23号前后到来。夏至,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的意思,也就是阳盛,盛阳覆盖其上,而阴气始生余下,是这样的一个时节。到了夏至节气,喜阴的生物开始慢慢的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就将逐渐的死去。古人也观察到有两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夏至日,因为这个时候阴气生,而阳气衰,所以,属于阳性的鹿角,它会在夏至这一天开始,慢慢的脱落。我们知道鹿角,它是一种珍贵的壮阳药材,而半夏,它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它因为是在仲夏季节在沼泽里面或水田里面出生,因此而得名。也就是说,在炎热的仲夏,类似半夏的这样的阴生植物开始出现;而像鹿角这样的阳性之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和冬至,它是最早被古人测得的两个日子,所以这两天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夏至它是一年之中日影最长,也就说白天最长的这么一天,而冬至它是日影最短的一天。夏至阳光几乎是直射北回归线的上空,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炎热的季节了,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是最旺盛的,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也就是说太阳运动到最北边的一天,而过了夏至,太阳就会逐渐地向南移动,北半球它的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的缩短,而黑夜,会一天比一天加长,刚好跟冬至相反,冬至它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它是太阳运动到了最南边,过了冬至,那个太阳就会向北移动,那么这个北半球白天就一天天加长,黑夜会一天天缩短,所以这两天是刚好相反的。在民间有暑夏九九和冬九九的说法,古人认为九是一个极数,那么这是对我们的养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夏至,就是今天开始易阴升,每九天就变一下,经过九九八十一天之后,阳气就一直衰退到了尽头,而阴气逐渐旺盛,到了九九八十一天之后,阴气就变成最旺盛的时候,天气就由暑转凉。相对夏至而言,冬至就是易阳生,经过九九八十一天之后,阴气衰退,而阳气旺盛,天气就由寒转热。所以在夏天暑夏九九,就是从夏至这一天作为头九的第一天,然后每九天为一九,顺次就成为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一直到九九共八十一天,那么在这个八十一天中,会经过从夏至到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一共会经过六个节气。 讲到夏九九,我们就不能不提这个三伏天了,那么三伏和这个九九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三伏是传统的一个时令,它的日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的十天为初伏,就是从夏至那天算起,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数起,每一天就是一个不同的日,甲日,乙日,丙日,丁日,那么到了庚日,那么选一个庚日,然后再数两个庚日,到了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十天就为初伏,而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就为中伏的开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的那十天呢为末伏,合起来呢就叫做三伏,那么进入了三伏,叫做入伏,三伏的整个时期称为伏期,按照规定来确定的三伏时期有的年份长有的年份短,因为这样确定的伏期初伏十天,末伏十天,中伏有的年份有十天,有的年份有二十天。 每年的三伏大概是在阳历的七月中旬至至八月中旬之间,这时太阳正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地面吸热量大,远远大于散热量,所以它积蓄的热量就会非常多。这个时候,大多数它是处于一个副热带的高压控制,特别在北边,天气大多数都是晴朗而少雨的,温度也比较高,所以呢,在民间会有热在三伏的这么一个说法。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进入小暑大暑的时候,我们会再具体的介绍。 前面讲芒种的时候,我们已经说到了芒种属于天风垢的卦象,那么夏至,它也是这样一个夏至易阴生,也是这样一种属于八卦中的天风垢卦。卦象中它的上面有五个阳爻,下面一个阴爻,就表示这个阴气,已经开始生长了,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夏至的养生要点,主要是适量出汗,清暑,益气,生津,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首先说这个要适量出汗,夏季它本身是一个多汗的季节,以前的人,到夏季会出很多汗,盐分会丢失的比较多,就比较容易出现心肌缺盐,心脏跳动容易出现失常,所以这个时候,对于这种出汗太多的人,古人建议,多吃一些酸味的东西以固表,而多吃咸味的东西补锌。在正常的情况下,盛夏,人常常会大汗淋漓,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体液消耗非常多,如果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的影响健康,体内缺水,一个会使血液浓,血流变缓变慢,出现血栓,从而增加了大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率。第二它会使尿液浓缩,影响肾脏对毒素的清除,容易形成尿结石和尿路感染。第三它也会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使人体加速衰老。第四出太多的汗也会使津液减少,食道胃肠道分泌更加不足,容易引起消化吸收不好,同时大便干燥,产生的内毒素引起腹胀,头晕等等的中毒症状。因此就是我们这里还是强调了盛夏要及时补水,同时暑热,会使人容易伤筋耗气,加上体表的毛细血管会扩张,血液一般都是集中于体表,在夏天的时候因为阳气在表面,跟着热就到了表面,胃肠道的血液就会相对不足,特别是年纪大的或身体一向不好、消化不好的人,食欲会进一步的减退。所以在盛夏的时候,如果是在出汗很多的情况下,就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暑益气生津和容易消化的食物。 上面强调的是应季的养生要点,但是呢,我们也知道现在的人,虽然在盛夏,可是很多时候会躲在房间里面开空调,特别是疫情期间,人们可能整个夏天都不一定会出门,或者是很短时间出门都还没有来得及出多少汗,他又回到了这个空调房去,很贪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而要建议,要出来走到外面,适当的晒晒太阳。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身体,它是要跟着这个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的,到了盛夏的时候就是应该让身体的热往外散,阳气是生发的,它在外散的时候一方面会把体内的毒素散出去,另一方面呢,可以吸收盛夏的阳气,所以身体会更健康,抵抗力也会更强。所以,对于那些常年在空调房里的人,到了这个盛夏的季节,我们还是说要适当的出来晒太阳,让身体适当的出汗。 讲到夏天的胃口问题,夏天的消化不良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因为天气太过炎热,容易产生食欲降低,疲劳倦怠,头晕头痛等等的这种现象。有的人想,如果是这样的话不是正好嘛,又没有食欲,又不想吃东西,正好可以减肥,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酷暑,它是容易耗气伤身的,而在耗气之后,会导致这个肠胃失调,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不适当的进食,补充营养,反而会让体内的气与经络阻塞,造成身体肿胀和气胀,看起来可能还会更胖。所以,夏天我们饮食要保持清淡,每天常用的食物可以选取苦瓜,冬瓜,白萝卜,紫菜,黄瓜或清蒸鱼,这些食物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同时还对减重有所帮助。如果实在没有胃口,可以打一些鲜果汁来补充矿物质和水分,千万不要因为胃口不好,就不吃东西了。 夏季养生食疗推荐 夏季养生推荐两款粥,一道凉拌菜和一款茶。 荷叶茯苓粥。 配方:荷叶一张,茯苓50克,粳米或者小米100克,适量白糖。 做法:先将荷叶煮汤,去渣,然后把茯苓和洗干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荷叶汤中,一起熬煮成粥,出锅前再放入适量的白糖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此外,对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也有疗效。 莲子粥 配方:莲子20克,薏米芡实各10克,白木耳一两,一起熬煮成粥 功效:滋阴养神,清热解暑还能抑制燥热性的失眠。 一道凉拌菜,凉拌莴笋。 配方:鲜莴笋30克,此外用葱,香油,盐,白糖等调味料适量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或者切丝入盆,然后加上一些精盐,搅拌之后腌制一小时,腌完之后把这个水分沥出,再加入白糖等调味料拌匀。上菜的时候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菜身上,然后锅里面把锅子烧热,以后放入香油,等油热的时候浇在葱花上,拌匀 功效:利五脏、通经络经脉,特别适合夏至的时候食用。 菊花枸杞山楂茶 配方:菊花三克,枸杞五克,山楂两片 做法:将三种药材洗净,放入1000毫升的开水里闷十分钟,就可以开始喝了,那么每次喝1/3杯之后,也可以再加水,一天可多次加水,直到最后,觉得没有味道了就可以了。可以一天中把这个茶喝完,也可以天天喝。 功效:刮油除热,可以保持身体苗条,菊花有清热解暑的作用,枸杞子,是食疗中常用的食材,可以滋阴清热,还可以明目,养肝肾,加入山楂,因为红色入心,它可以清血和消脂,还能彻底清热,刮除掉多余的油脂。比如肥胖过劳的身体,他就像用久的油缸一样,那么粘在这个油缸壁上的油垢,它得靠养阴清热的药方才能刮出这些油脂,而这个菊花枸杞山楂茶,正是这么一个非常适合的药方。 推荐两个按摩的穴位:…

Continue Reading夏至时节暑夏九九 养生宜喝两款粥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穀雨節氣養生
.jpg

穀雨節氣養生

穀雨節氣養生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到來。從這一天起,雨量將持續增多,氣溫快速上升。穀雨時節脾胃功能旺盛,養生宜去濕氣、消食積、疏肝。 穀雨,意為雨水生百穀。忙碌的農時開始了,豐沛的雨水灌溉著秧苗和種子,各種穀類和蔬果都得以快速生長。喜歡養花草的朋友,也千萬不要錯過這一年中最好的機會。 茶農也忙起來。穀雨前後採摘的春茶,能更好地生津止渴、消暑清熱、祛病延年。特別在南方,人們喜歡采穀雨前的細嫩芽尖製成茶葉,叫「雨前茶」。 穀雨節氣養生 要消食、疏肝、去濕氣 春天肝木旺盛,脾胃比較衰弱。而到了穀雨,反而要反過來保護肝臟,而克制脾胃。這是為什麼呢? 一年四季和五行、五臟相對應。春天五臟對應肝、五行對應木;夏天對應心(火);秋天對應肺(金);冬天對應腎(水)。那麼脾(土)對應哪個季節呢?其實,它對應了一年四季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 穀雨是春季進入立夏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個節氣一般是15天,那麼穀雨的15天,加上清明節氣的最後3天,就是春季中劃分出來的屬於脾的時節。以此類推,立秋之前的大暑、立冬之前的霜降、立春之前的大寒,都是脾胃功能旺盛的節氣。 也就是說,在每年四季換季的這18天裡,人的脾胃、消化功能變得非常旺盛。這樣就有利於營養的吸收,使身體很自然地適應下一個季節的氣候變化。這讓人不得不感嘆人體和自然之間關係的玄妙,中國古人說的「天人合一」是非常有道理的。 ● 消食積 不過,脾胃功能旺盛,人的食量也變大,就容易使脾胃受損。所以在穀雨節氣,多吃就得多運動,同時要保護脾胃,注意消食積、別飲食過度。 ● 去濕氣、通經絡 穀雨雨水充沛,體內濕氣也增加,所以此時需要消腫利濕。特別是胃口好、吃很多、運動少的人,容易長胖和濕氣重。如果本來經絡就受阻的人,此時就更加容易疼痛,因此要疏通經絡。 ● 疏肝 與脾(土)相生相剋的兩個臟器,一是肝(木),一是腎(水),木克土,土克水。當脾旺土強,肝腎就比較衰弱。 本來肝克脾,春季又肝旺,但到了春末,肝已是強弩之末。脾土異軍突起,就會反過來侮肝(關於反侮,我們在上一篇清明節氣的文章中有比較詳細的闡述),所以容易肝氣鬱結。因此,要特別注意疏肝理氣,包括調養情志、保持心情愉快、節制房事。 胃病、疼痛症狀在穀雨好發生 在穀雨時節,常見的疾病是由於飲食過度而導致的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腸道潰瘍。另外,此時痹症非常常見,包括坐骨神經痛、下肢關節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而肝氣鬱結可表現在肋間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腎虛可表現在坐骨神經痛。 為什麼會出現三叉神經痛?肝氣鬱結,經氣運行不暢,肝經和與之相表裡的膽經所經過的地方,都可能出現因鬱結而產生的疼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發生在膽經和三焦經經過之處。 坐骨神經從腰胯部開始,沿著腎經、膀胱經下走。當這一帶腎氣被濕潤的脾土克制,經絡就會痹痛不通,坐骨神經痛就是最常見的表現。 穀雨養生首選綠茶 1道茶飲改善胃潰瘍 穀雨怎麼吃才養生?在茶飲方面,首選綠茶。此時是一年中品嘗到鮮嫩雨前綠茶的最好季節。綠茶助消食、清火,兼有祛濕之功,剛好對應了在這個時間容易出現的問題。 最有名的綠茶當屬西湖龍井、碧螺春、白毛猴等。綠茶搭配檸檬能提高免疫力,搭配菊花或薄荷,都能加強功效。 ● 穀雨茶飲:甘草蜂蜜茶…

Continue Reading穀雨節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