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坤德回歸自然活動-端午采摘艾草,野地認識中草藥
photo 2021 06 18 22.48.14

坤德回歸自然活動-端午采摘艾草,野地認識中草藥

坤德回歸自然活動-端午采摘艾草,野地認識中草藥 端午時節采集純陽艾草,正午時分使用艾草煮水,食用艾草食療,辟邪除疫,百毒不侵 2020年6月14日農歷端午節氣,在馮羅小潔院長的帶領下,坤德中醫團隊集體來到上州水源處采集新鮮艾草,在野地裡認識各種草藥。特請曾師從草藥名家的Grace為大家講解草藥藥性藥效,辨識有毒植物。    

Continue Reading坤德回歸自然活動-端午采摘艾草,野地認識中草藥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小滿節氣濕氣、熱氣都重!中醫推薦去濕特效食物
id12965117 solar term xiaoman chinese medicine000 tj health11 600x400 1

小滿節氣濕氣、熱氣都重!中醫推薦去濕特效食物

小滿節氣濕氣、熱氣都重!中醫推薦去濕特效食物 5月21號前後,就到了小滿節氣,這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這個時候,大自然中的麥粒等夏熟的作物,已經開始結果,並且逐漸變得飽滿,但還不太成熟,所以就叫做小滿。 在這個節氣裡,雨水逐漸增多,陽光充足,氣溫也適中,對植物生長是非常有利的。民間有言,「大落大滿,小落小滿」,「落」就是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說在小滿節氣,如果雨水很充沛,就會有個大豐收;如果雨水不充足,將是個小豐收。 在八卦中,小滿節氣屬於乾卦,卦象中有六個爻,全部都是陽爻。這正是大自然中陽盛至極的時期。那些順風而生而長的雜草,經太陽照耀,很快就會枯死;而各種藥草,此時生命力卻最旺盛。所以,對於藥農來說,小滿是一個重要的節氣,特別容易區分各種藥草和雜草。 小滿節氣養生 要祛濕除熱、健脾胃 小滿節氣養生的要點,一是祛濕除熱,二是健脾胃。 因為,大自然中的陽氣已經相當充足,同時雨水也多,所以空氣中充滿了潮濕和悶熱。 寒濕虛寒體質的人,本身適應力就弱,空氣中的濕邪,就容易侵犯到這類人的身體內部,特別是脾胃。脾主運化、運濕,脾胃功能好才能調節體內的水分,讓多餘的水分水氣及時排出去。否則,身體容易發生水腫。 而對於瘀、熱體質的人,體內要麼已有內熱,要麼氣血瘀阻不暢通,在小滿節氣,除了要加強脾胃運化功能之外,更要促進氣血順暢,讓體內多餘的熱氣能夠及時散發出來。不然的話,就容易出現蕁麻疹、濕疹、香港腳、汗斑、風濕等。 小滿節氣養生的要點,一是祛濕除熱,二是健脾胃。(健康1+1/大紀元) 出汗、在正確的時間運動 能祛濕除熱 祛濕的一個好辦法就是適當出汗。 在夏天陽氣旺盛的時候,需要養陽氣。「養」就不適合做太劇烈的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會使人大汗淋漓,汗出得太多,不但傷陰也會傷陽;但是汗又不能不出,不出汗的話身體的濕氣會很大。所以第一,一定要出汗,第二,汗出則止。也就是剛剛出汗,就要停止運動,不要等到大汗淋漓的時候再停。 同時,要儘量避免在中午11點到下午3點這最炎熱的時間做運動。這是心經和小腸經運行的時間,是一天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像我們上次立夏養生篇中講到的,稍稍小睡15分鐘到半個小時,反而能養陽氣。(推薦閱讀:立夏睡午覺、吃紅色食物養心 2類人不宜睡太久) 健脾胃、利水祛濕的特效食物 小滿節氣,氣血灌注於脾,正是一個增強脾胃運化的功能的大好時機。要多利用健脾利濕的食材。 所謂脾胃運化,就是把吃進去的食物轉變為氣血的過程。著名的四神湯就是此時最宜飲用的湯品。 四神湯中有四種食材:薏米、芡實、茯苓和山藥,一般加上豬肚和少許胡椒一起煮。 喝四神湯,不但可以去掉脾中的濕氣,而且胡椒本身還有溫通氣血的作用。既溫和除濕又不傷氣血,還保護脾胃。 此外,適合清熱利濕、健脾胃的食材還包括冬瓜、蘆筍、綠豆和苦瓜。 常按2個穴位 消腫利濕 夏季,人體的下半身比較容易水腫。因為水是屬陰的,而下半身也屬陰。用疏通脾經的穴位能加強排水。 推薦兩個穴位,一個是解溪穴,一個是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腳內踝尖往上四橫指寬處,脛骨後緣凹陷中。(健康1+1/大紀元) 三陰交穴:小腿內側,腳內踝尖往上四橫指寬處,脛骨後緣凹陷中。 解溪穴位於足背與小腿交界的橫紋中央凹陷處。兩條肌腱之間。(健康1+1/大紀元) 解溪穴:足背與小腿交界的橫紋中央凹陷處。兩條肌腱之間。…

Continue Reading小滿節氣濕氣、熱氣都重!中醫推薦去濕特效食物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立夏睡午覺、吃紅色食物養心 2類人不宜睡太久
id12925323 shutterstock 1819226687 600x400 1

立夏睡午覺、吃紅色食物養心 2類人不宜睡太久

立夏睡午覺、吃紅色食物養心 2類人不宜睡太久 每年5月5日前後,就進入了立夏節氣,這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中醫以五行中的「火」來形容夏季的氣候特點。夏季陽氣日盛。從春天到夏天,人體的陽氣漸漸趨向於體表,整個人體, 就形成了一個陽氣在外、陰氣在內的生理狀態。 《黃帝內經•素問》中寫道,夏天要「夜臥早起」。衡量標準就是太陽的起落。早於太陽升起的時間,就是早起,在夏季,就是6點鐘左右;而夜臥,再晚睡不能超過夜裡11點。 此時陽氣在外,應保持精神愉快,使身體裡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向外。可以多做一些戶外活動,比如外出旅遊,使身體健康愉悅。 夏季養生重養心、發汗 早晨吃點蔥頭吧 心臟在人體中的地位就像太陽一樣,所以說心為陽中之陽。心氣同於夏氣,從立夏開始,心的陽氣迅速生長。如果要讓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好,陽氣能夠進一步升發在外,養心就非常重要。 其中一個要點就是發汗。中醫講汗為心之液,夏天體溫升高,出汗能調節內臟溫度;同時,汗跟尿一樣,起著排泄體內的廢物、調節體液、體溫的作用。另外,汗為弱酸性,能使皮膚保持酸性,有效預防細菌的侵襲。 怎麼樣幫助出汗、護心呢?特別是有些老年人氣血不太通暢,容易阻滯,可以試試每天清晨吃一點蔥頭;喜歡喝酒的人在早上稍稍喝一點酒,能使氣血流通。氣脈通暢了,就能夠防止心臟病的發生。 火氣太大的人,要多喝水,儘量讓汗排出,同時多吃些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 夏日睡午覺養陽氣 2類人不宜久睡 有很多人知道要睡「子午覺」。子覺指半夜11點到1點,午覺則是在中午的11點到1點鐘之間,稍稍休息。這是養人體陽氣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由於夏天天氣炎熱,晚上睡眠不夠,人體經過一個上午的工作和學習後,體力和精力都消耗的比較大,所以午覺對人體的精神能量做一個很好的補充,預防冠心病、心肌梗塞。另一方面,午時11點到1點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時候稍作休息,人體能夠與天地的陽氣接通,是最自然且省事的補陽方式。 當然,午睡的時間不要太長,大概15分鐘到半小時就可以了。如果睡太久,反而會因人體進入沉睡階段,腦部血量減少、呼吸減慢、代謝減弱,睡醒後會出現腦部供血不足,短暫的功能紊亂,反而感到頭昏腦脹。 65歲以上的年長者、有腦血管硬化的人更不能睡太久。因為腦血管若已出現動脈硬化狀況,吃完飯後,營養的吸收會影響血流的速度,血液黏度也比較高,這時候如果再睡午覺,血流會更慢,發生中風的可能性,會比一般的人高一些。這2類人午休睡個15分鐘就足夠了。 睡午覺可養陽氣,但65歲以上的年長者、有腦血管硬化的人不能睡太久。(Shutterstock) 立夏養生多吃酸辣甜、紅色食物 喝2種粥養心 立夏養生的飲食要點,是要增酸、甜、辛,而少苦。 邱楚基在《攝生肖息論》中說,「夏三月屬火,生於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屬心」、「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易養肺,心氣當呵而疏之,氣也順之」。這裡提到了3個臟器:心、肺、肝。 對於心來說,此時心氣趨旺,需要扶持。但苦味入心降火,心氣在長的時候就不宜去減降它,所以要儘量減少苦味。同時還要增辛辣,因為辛屬肺,肺屬金。心火旺的時候會克金肺,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可以養肺。 而增酸是護肝,酸味入肝,肝屬木,木生火,即木為火之母,當夏季心火越來越旺盛時,肝木作為母親,就漸漸地衰老了,此時吃一些酸味的東西,可起到輔助肝臟的作用。肝腎同源,腎也可以得到補養,健筋骨。 立夏食療適合吃桂圓粥、百合杏仁粥,可養心、養血、益肺。 1. 桂圓粥 配方:桂圓 25克、粳米 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桂圓和粳米一起放入鍋裡,加上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成粥,調入適當白糖。…

Continue Reading立夏睡午覺、吃紅色食物養心 2類人不宜睡太久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春分是養生關鍵 不只要養肝!1圖看懂怎麼吃
health11

春分是養生關鍵 不只要養肝!1圖看懂怎麼吃

春分是養生關鍵 不只要養肝!1圖看懂怎麼吃 春分節氣在每年的3月20或21日到來,此時晝夜平分,隨後白天會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春分是養生的關鍵時節,不僅僅要養肝,還要去濕氣、保護肺部。 春分後,降雨量明顯變大,氣候變得溫暖,春耕、春播繁忙起來了。與此同時,細菌在這個季節也會繁殖得很快,隨之帶來的流行病和傳染病很多,甚至比驚蟄更多。 此時,天氣還有一點變冷的反覆現象。身體虛弱的人,容易因此而舊疾復發。所以在春分時節如果能做一做艾灸,特別是督脈龍骨炙,會很有幫助。艾炙能幫助治療舊疾,甚至徹底拔根。 總的來說,春分的特點是肝旺,肺、脾弱。所以養生宜益氣、防風、去濕。防風是為了保護肺;祛濕是為了養護脾。 春分節氣養生要點是疏肝理氣、健脾祛濕、防風益肺。一圖看懂飲食怎麼吃。(健康1+1/大紀元) 春分養生要點一:保持陰陽平衡 春分時節,大自然平分晝夜和寒暑,在人體內也要保持內在的陰陽平衡。特別注意平衡氣血。 春分養生要點二:疏肝理氣 人體的第二個表現,就是陽氣上升,肝火旺,容易出現肝陽上亢,引起焦燥不安、情緒起伏。如果不及時調理,容易出現暴飲暴食,或睡覺之前比較衝動、喜歡吃夜宵等等,從而攝取過多的熱量。 同時由於情緒不佳,壓力比較大,也會造成肝氣更加不通暢,肝木克脾胃,造成胃脹腹脹。有些女生這個時候特別愛脹氣,好像一個大肚婆一樣,其實是因為肝氣不舒造成的。所以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舒肝理氣。特別推薦一味茶飲: ● 玫瑰芳香茶飲 配方:玫瑰花 5朵,山楂 5顆,香附 12粒。 作法:洗浄後放入茶包,加3杯沸水悶煮10分鐘。每餐飯後飲用。 功效:舒肝解郁、消脹氣。 玫瑰花微苦而甘,有芳香理氣、舒肝解郁的作用,特別適合肝氣鬱結、情緒焦燥不佳的人。山楂也可消食、舒肝理氣,而香附是典型的舒肝理氣中藥,也是婦科的一味聖藥。玫瑰芳香茶飲特別適合上班族,長期久坐、肝氣不舒的人可常飲用。 春分養生要點三:健脾、去濕氣 春分時肝強脾弱,養生要健脾胃、祛濕。特別推薦的祛濕湯飲,是四神湯。 ● 四神湯 配方:蓮子、芡實、山藥、薏米、豬肚。 作法:五樣同煮。喝的時候再加一點點胡椒。 四神湯對健脾胃祛濕有特別的功效,推薦在春分時節經常飲用。 另外,人們常說的春睏,也是在春分的一個特別現象。春睏跟人的脾濕較多有關係,濕氣多了,容易頭重頭沉、犯睏。所以,解決春睏也需從祛濕和調理脾胃兩方面入手。除了剛才介紹的四神湯外,還推薦幾種適合吃的食物。 大棗:益氣補血,生津止渴、補脾健胃。它適用於脾胃虛弱、吃飯不香、大便浠溏、貧血、面黃飢瘦、睡眠質量不好的人。…

Continue Reading春分是養生關鍵 不只要養肝!1圖看懂怎麼吃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驚蟄要養肝健脾 中醫師推薦2碗湯
jingzhe solar term 1 03.05.21 600x400 1

驚蟄要養肝健脾 中醫師推薦2碗湯

驚蟄要養肝健脾 中醫師推薦2碗湯 驚蟄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三月的5~7日到來。此時,春雷聲響,動物驚醒,萬物逐漸孳生繁茂。驚蟄時節好發傳染病,養生要注意養肝健脾,飲食清淡,提升身體免疫力。 驚蟄時節萬物孳生 好發傳染病 「蟄」的意思是藏,「驚蟄」寓意著蟄伏在泥土裡冬眠的各種動物被驚醒了。因為在驚蟄時經常雷聲滾滾,春雷一響,天氣將慢慢變得暖和,而蟄伏在地下冬眠的各種動物因感於春季溫暖的降臨,紛紛出洞。 此時又恰巧為「九九」的盡頭,氣溫每天都在升高,各種細菌和病毒會大量的生長繁殖,所以傳染病流行就會更加猖獗。常見在這個時節高發的傳染病有流感、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 驚蟄養生飲食宜清淡 2碗湯養肝補脾胃 驚蟄的養生要點,是順肝益脾,平和五臟,在飲食方面適合清淡,要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 1. 順肝護養肝氣為重。春季肝臟當令,如果養生不當,肝臟就會受到損傷。現在的流行病學也證實,驚蟄是肝病最容易復發的節氣。 2. 養脾氣。驚蟄時節,陽氣一方面在升發,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受損,引起胃痛、腹瀉等一些消化道疾病。所以這時候要儘量保護好脾胃,養陽氣,讓五臟都能夠得到平和。因此,在飲食方面應儘量清淡。 同時,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養好了,也能增強免疫力,防病毒、細菌的傳染和侵襲。 驚蟄節氣養生的要點,以及推薦的藥膳、食物和飲品。(健康1+1/大紀元) 清淡而又養肝健脾的食物,推薦兩碗湯: ● 蟲草老鴨湯 成分:老鴨、冬蟲夏草、淮山藥、黃耆、黨參、枸杞。 功效:健脾益肺、養肝補腎。 這款湯性質平和,又不寒不熱,滋補效果特別好。在冬末春初,正是大自然陽氣生發之時。借著這生發之氣補肝、益肺,也是補腎的最後的機會,但此時又不能大補,因此平和的補法特別適合,蟲草鴨湯可以說是首選。 這款湯對於肺腎兩虛和肝腎陰虛,時有咳嗽、喘咳氣短、氣陰不足、免疫力低下的人,有非常大的幫助。 ● 枸杞銀耳羹 配方:枸杞子 10克、銀耳 200克、冰糖 20克、紅棗少許、生薑 1片,熬燉30分鐘就可以了。 功效:養肝、補肺、健脾胃。 枸杞銀耳羹也是肺氣不足、肝腎陰虛的人適合喝的一個甜湯。因為在這個季節,人容易免疫力低下,需要提高肺氣。銀耳本身就有潤肺的作用,而枸杞子可以治療肝腎不足和血虛勞損。肺氣不足或肝腎的精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現眼花、頭暈、看不清東西等症狀,還有的人因為肺氣不足會造成皮膚乾燥,這款湯對於這些病症都有很好的療效。…

Continue Reading驚蟄要養肝健脾 中醫師推薦2碗湯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雨水節氣體內易積濕氣!1碗粥去濕、養脾胃
solar term yushui chinese medicine rain web3 tj health11 600x400 1

雨水節氣體內易積濕氣!1碗粥去濕、養脾胃

雨水節氣體內易積濕氣!1碗粥去濕、養脾胃 立春過後,就是雨水節氣了。雨水大約在每年的2月18日左右到來,此時天氣仍寒,但雨水漸多,身體容易受寒、積濕。養生要注意祛濕養脾、生發陽氣。 雨水脾虛濕氣重,卻也是養脾胃好時機 從立春開始,大自然進入萬象更新、陽氣漸升的時節。因為春季屬木,按照五行生剋的規律,水能生木,所以接下來,就進入雨水的節氣。 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 雨水一到,播種的時節就開始了。雨水前後有個重要的民俗節日,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元宵節是新年的最後一個節日,又稱過小年,家家戶戶煮元宵,先敬神祀祖,然後聚餐,象徵闔家團圓。過了元宵才算過完了年,此後便開始投入到繁忙的農耕之中。 雨水節氣的特點是雨多、風多,天氣仍舊寒冷。此時,人的身體易積濕氣、易感風寒、肝火旺,也容易有皮膚乾癢的症狀。 人體內的環境與外界是相對應的。雨水節氣來臨之際,自然界是降雨量漸增,天氣更加暖和。而隨著陽氣生發,人體的肝陽、肝火、肝風也會繼續上升。 而當體外春雨連綿的時候,我們人體內的中原大地——中焦也比平素更霧氣騰騰。 脾喜燥而惡濕,過於潮濕則易傷脾氣。同時,春季本來就容易「肝強脾弱」,也就是說,肝木疏泄過多則脾胃氣虛,而肝氣過於鬱結則脾胃氣滯,於是造成脾胃易虛弱。脾胃運化不行,濕氣不能及時散掉,就會積累在體內。人也容易發脾氣,甚至出現憂鬱症。 但一方面,「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費力耕田」,位處中焦的脾胃也是一樣,在水氣豐足的環境下,只要稍稍「施肥」——益氣補脾,加上適當的「耕田」——疏肝理氣,脾土就能保養的很好。 雨水時節也易感風寒。因為經歷了冬季三個月的草木零落、冰凍蟲伏,人體的新陳代謝也相應的減緩,抵抗力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況;春季一來,人體陽氣生發上揚,全身毛孔也微微張揚鬆懈。雨水方至,夾雜寒風,則極易損傷陽氣,稍感風寒便易引發舊疾。 此外,由於毛孔相對舒張,體表水分蒸發較快,因此常常會出現口舌乾燥、皮膚乾燥及發癢的狀況。 一碗粥祛濕養脾!雨水節氣養生4大要點 雨水節氣,要從祛濕養脾等四個要點來養生。(健康1+1/大紀元) 雨水節氣,要從以下四個要點來養生: ● 祛濕養脾 總的來說,雨水節氣的飲食要點是「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推薦一款強胃祛濕瘦身粥: 材料:薏苡仁、白扁豆、糙米各1杯,生薑3片。 作法:將薏苡仁、白扁豆、糙米洗淨,加入生薑後,加10杯水,慢火熬成粥。每天早餐吃一碗。 功效:益胃健脾,去濕減重,溫通陽氣。 ● 生發陽氣 推薦多吃些疏肝解鬱的食物,如玫瑰花、香椿葉等;多吃新鮮蔬菜及多汁水果。 ● 緊膚潤燥 推薦多吃胡蘿蔔、小米粥、豆苗。少吃牛肉、羊肉及火鍋。 ● 御風避寒 注意保暖,尤其頭部和背部不要受寒。 常常按摩4個穴位,養胃又健脾…

Continue Reading雨水節氣體內易積濕氣!1碗粥去濕、養脾胃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立春要晚睡早起 吃2類食材升陽氣又散寒
li chun solar term chinese medicine health11tj 000 600x400 1

立春要晚睡早起 吃2類食材升陽氣又散寒

立春要晚睡早起 吃2類食材升陽氣又散寒 立春在每年的2月3日左右到來,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此時,陽氣升發,養生最重要的就是升陽氣。 立春養陽氣 飲食多辛溫、少酸 「立」代表開始,「春」通「蠢」,代表萬物蠢蠢欲動,有了生機。此時冬天已過,春天到來,但它是「姍姍而來」,還要經過「數九寒天」中的五九與六九,冬天的寒冷才能漸漸消融。 立春以後,萬物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春天無論再冷,它跟冬天的氣已經不一樣了。 立春開始,陽氣逐漸恢復、上升,養生上也要順著這種生發舒展的勢頭,乘著自然的力量,養護體內的陽氣,令其不斷充盛;同時避免一切阻礙陽氣生發、耗傷陽氣的事情。 幫助「升陽」最好的方法,第一是多曬太陽,並注意禦寒防風,第二是保持心情的輕鬆舒暢,第三是選擇吃有助生發溫陽滋補功效的食物。 立春時節飲食的要訣是:生發陽氣,多辛溫。 1. 助生發陽氣的食材。 芽菜如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是有助升發陽氣的絕佳食材,因為它們是發芽的種子。對於亞洲人來說,這些芽菜隨處都能買到。而在西方生活的華人,也可以在Whole Foods、Trader Joe、Key Food等西人超市找到許多鮮嫩的豆芽,如苜蓿苗(Alfalfa sprouts)、綠豆芽(Mung bean sprouts)、甜豆苗(sweet pea shoot sprouts)、發芽的蘿蔔籽(Sprouting Radish seeds)等。(推薦閱讀:豆芽護血管 綠花椰菜芽抗癌 7種芽菜保健功效) 大多數清爽的綠色蔬菜,此時都帶著初春的陽氣,也有助人體的陽氣生發,如甘藍菜、香芹、青椒、蘿蔔菜。 2. 辛溫、有助發汗散寒的食材。 辛溫食材,當然以香辛料為主,如青蔥、洋蔥、香菜、生薑等。煮菜時不妨放一些。韭菜、豆豉也是很好的幫助發汗、散寒的食物。…

Continue Reading立春要晚睡早起 吃2類食材升陽氣又散寒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大寒是吃種子最佳時節!腎虛者別錯過最後機會
dahan solar term chinese mediciine 0 600x400 1

大寒是吃種子最佳時節!腎虛者別錯過最後機會

大寒是吃種子最佳時節!腎虛者別錯過最後機會 大寒大約在每年的1月20日到來,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養生,除了抓住冬季最後的機會補腎,還要多吃種子來養精蓄銳。 腎虛的人,要趕末班車補腎 過了大寒,就要準備迎接「立春」的新年了。這段時期,氣溫往往比小寒時期有所回升,但由於隨之而來的大風(北方)和濕冷(南方),感覺上像是寒冷到了極限。正所謂「四九夜眠如露宿」,這種感覺在南方尤為明顯。其實就像黎明前的黑暗,這最後一期的寒冷中已經蘊含了開春的曙光。 對大多數人而言,此時進補食物量應逐漸減少,而以溫性、綠色及種子食物為主,以適應來春萬物的生發。同時,臘八節及除夕夜都在大寒期間,家家戶戶多會準備豐富的節日食物,所以飲食上別忘了要搭配健脾消滯的食物。 因為冬季是補腎的最佳時候,腎虛的人還來得及趕上末班車補腎。 補腎,首先要了解自己是腎氣虛,還是腎陰不足。 如果有咽乾舌燥,盜汗腰酸的現象,是屬於腎陰不足。這樣的人,可以食用雪梨、銀耳等養陰的食物;並多在陽光下的水邊或高山中做深呼吸,或在雪後天晴的日子做戶外活動;飲用清爽的山泉水、井水。 如果常感覺手腳冰涼、夜尿多、腰酸等,則是屬於腎陽氣虛。最好選擇晴朗的日子,於早上的10到下午1點之間,到戶外曬太陽;多睡覺;平時多食用羊肉、牛尾等。 大寒吃種子,養精蓄銳、孕育生機 身體健康的男男女女們,大寒時節千萬不要錯過一個養精蓄銳、孕育生機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吃種子! 大寒處於農曆的臘月。許多人都知道臘月要喝臘八粥,但很少人知道為什麼。其實這個「臘」字的本意是「交接」;有去舊迎新,新舊交替之意。「臘祭」最常做的是吃「臘八粥」,掛「臘八穗」,而粥和穗中用的,是當年當地收穫的各種谷稻類的種子,如大米、薏米、黃豆、蠶豆、栗子及白果等。 為什麼要用種子呢?因為種子裡充滿了精氣,富有孕育新生命生長所需要的一切。 大寒吃種子,吃到的不僅是種子中的澱粉、蛋白質,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種子中蘊藏的生命力。而這些生命力,既能助男士們養精蓄銳,更能幫女子孕育新的生命。 冬日常用這些散落在後院四處各種植物的種子,混合在一起,慢火熬製十多個小時,熬出一鍋濃稠的粥。喝上一口,能品味到種子踏實的香氣與精華。 今年的臘八、大寒日恰巧適逢同一天。俗話說「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這一段時期吃臘八粥、掛臘八穗,以及拌臘八蒜、臘八豆等,更是顯得意義深遠了。 大寒節氣最常吃的種子有哪些呢? 大寒養生常吃的種子食物,如糯米、黑豆、蓮子、芝麻和小米等。(健康1+1/大紀元) 1. 糯米 自己動手熬製過「泰山磐石散」的初孕媽媽們,恐怕難忘懷的就是其中必放的糯米。既能補中益氣,又可健脾安胎,像一道濃濃的天然黏合劑把胎兒牢牢的黏在母體的胎盤中,既安全可靠,又如泰山磐石般牢固。平時可以煮香噴噴的糯米雞、八寶飯來吃。 2. 黑豆 黑豆是黑色食物,能入腎臟。閒暇時,不妨自製陳醋黑豆:把黑豆洗乾淨後,用小火炒乾至豆衣開裂;放涼,然後裝入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倒入陳醋,蓋過黑豆一寸即可。密封浸泡7天左右,就可以開封食用了。這是老中醫推薦的補益腎陰虛的黃金驗方,有益脾補腎、滋補五臟的功效。 3. 蓮子 蓮子能養心安神,補脾益腎。對於飽受失眠之苦、心神不寧、記憶減退的人而言,每晚睡前吃一碗蓮子百合粥,不但香軟可口,而且寧心安神,健腦益智。 4. 豇豆 豇豆有益脾胃和腎臟。老罈泡菜中比較高級一點的是酸豇豆。酸豇豆不僅好吃,而且可以補腎,作用很平和。它是清補而不是大補,補中有泄,既能補腎氣,又能清濕濁,很適合慢性病和亞健康狀態人群作為日常保健飲食。…

Continue Reading大寒是吃種子最佳時節!腎虛者別錯過最後機會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Skin Diseases Case Study
skin banner

Skin Diseases Case Study

Case study of a 49 year old male who did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the U.S. government. Those who work in these fields usually have a lot of knowledge about western medicine. This man suffered chronic eczema and long term itchy skin on his arms, back and legs. Eczema increases when the seasons change and in addition, there are also symptoms of cold, cough and itchy throat. He went to many doctors in China...

Continue ReadingSkin Diseases Case Study